刚刚
(资料图片)
成都市气象台发布
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预计我市武侯区、锦江区、青羊区、成华区、金牛区、青白江区、高新南区、高新西区和东部新区的所有乡镇(街道)未来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35℃以上。高温时段主要出现在今日12时至18时。请注意防范高温带来的不利影响。
截至目前
大邑、邛崃、崇州、双流、蒲江
新都、天府新区、龙泉驿、金堂和简阳的
高温预警信号仍在生效中
其余各区(市)县将根据气温发展情况
适时发布
防御指南:
1、有关部门和单位做好防御高温工作;
2、注意防火,保障电力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预防流行疫情;
3、高温环境下作业和需要长时间户外露天作业的人员应采取防暑降温措施,午后高温时段尽量避免户外活动;
4、特别注意老弱病幼人群的防暑降温。
今天一早,小伙伴们
已经感受到了
扑面而来的热浪
↓↓↓
明天开始正式入伏
意味着酷暑高温天气
将持续“烤验”
而且今年是本世纪入伏最早的年份之一
今年三伏依旧是40天
这也是从2015年以来
连续第九年三伏长达40天
据新华社,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文科普专家修立鹏介绍,伏天不仅天数不确定,可能是30天,也可能是40天,就连入伏日期也每年都不一样。夏至后不久,便是伏天。
俗语说:“夏至三庚便数伏。”意思是,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的第一天。今年的夏至是公历6月21日,从夏至日算起,第三个带庚的日子为庚午日,对应的公历日期是7月11日,所以这天就成了今年入伏的日期。修立鹏表示,每年入伏日期虽然不一样,但均在公历的7月中旬。去年入伏时间是7月16日,而再早一点的年份还有7月13日、7月17日入伏的,“今年是本世纪入伏最早的年份之一。”
成都本月极端高温天气值是否被打破?
不排除个别区(市)县
打破本地区极端高温值
成都市气象台技术研发室副主任、首席预报员杨蓉表示,从目前来看,打破本月极端高温天气值的可能性比较小,但不排除个别的区(市)县能够打破本地区的极端高温值。
另外,对于大家关心的此轮高温天气过程为何只发高温预警信号而不发高温预警的问题,杨蓉解释称:高温预警的标准是指未来连续三天有9个以上区(市)县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而高温预警信号的标准是未来24小时以内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近三天以来,成都只有简阳一个地区连续三天最高气温在35℃以上,所以达不到高温预警的标准。
天气走向
11日开始将出现明显的持续性降雨
这么热的天气,大家都想要一场大雨来降降温,雨水都去哪里了?
杨蓉介绍,这轮高温天气主要是在7月8日到10日,从7月11日开始,将出现一个比较明显的持续性降雨天气过程,一直持续到14日前后,日最高气温将下降到30℃以下。
阵雨或雷雨又将出现,并伴有短时阵性大风。其中,今晚到11日白天成都个别地方有暴雨,11日晚上到12日白天降雨量级为中到大雨,局部地方暴雨。
值得注意的是,7月11日,今年的三伏大幕将正式开启。北方将迎来降雨,气温下降,火力集中且持久的高温即将来到南方。
高温天气
一般人群防护措施建议
01
保持室内环境凉爽
02
减少室外高温暴露
减少外出。尽量避免室外体力活动和户外运动;若需外出活动,尽量避免高温时段外出。
注意防晒。外出穿轻便、宽松、浅色的衣服,并使用防晒用品。
在阴凉处活动。尽量避免高温环境与太阳直射,宜在阴凉处活动。
减少体力消耗。高温天气如需外出,应减少剧烈活动并注意及时休息,避免过度的体力消耗。
03
关注身体健康
准备防暑降温药品。将防暑降温药品妥善储存,身体不适时服用(以药品说明为准);若患有慢性基础性疾病或长期服用多种药物,应咨询医生。
注意调节饮食。及时饮水,避免饮用含酒精、咖啡因以及大量糖分的饮品;少食多餐,饮食要清淡易消化。
关注体温变化。体温异常时可使用冷水、冰袋等降温用品,对皮肤、衣服或颈后进行物理降温,条件允许时沐浴、冲凉。
关注不适症状。外出随身携带解暑药品,一旦出现中暑,可用所带药品缓解症状。若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口渴、多汗等中暑先兆症状,应及时寻求帮助,尽快转移到阴凉处休息,补充水分;若不适症状持续存在,应及时就医。
症状严重即刻就医。若出现皮肤灼热、意识模糊、言语不清、谵妄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或呼叫救护车,同时在阴凉处休息,将降温用品放在颈部、腋窝和腹股沟进行降温。
重点人群防护措施建议
重点人群在做好一般人群防护措施的基础上,还需要根据下述措施建议加强自身健康防护。
01
敏感人群
02
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
及时补充水分。主动、多次、适量饮水,不要感觉口渴才喝水;若因疾病限制饮水量或者需要服用利尿剂,及时询问医生合理的饮水量。
减少运动。不进行剧烈活动,使身体得到充分休息;若必须锻炼,尽可能安排在一天中较凉爽的时间。
适当补充电解质。通过餐食和饮品适量补充身体流失的电解质;若正在进行低盐饮食,应咨询医生。
保持联系。与家人和邻里保持联系,及时获取他人的帮助与照顾。
03
户外作业人员
补充水分及电解质。在中等强度作业活动中,应每15至20分钟喝1杯水(200~300ml);及时摄入含盐和矿物质的餐食和饮品,补充身体流失的电解质。
保持凉爽。宜穿着反光衣服和放置冰袋的冷却背心等;及时更换被汗水浸湿的衣物。
合理安排户外作业时间。户外作业人员应定时休息;可在高温时段采取轮班制度,尽可能增加作业人员休息时间与频率。
预防职业性中暑。减轻劳动强度,放慢劳动速度,若出现中暑先兆症状时,应立即移至阴凉处休息;病情严重者应及时就医。
定期健康体检。严禁患有慢性肾病、未控制的高血压、未控制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未控制的糖尿病、全身瘀痕面积≥20%、癫痛等人员从事高温作业。
蓉城政事记者 戴佳佳
综合 成都气象、健康中国
编辑 母晓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