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开放世界类型游戏大行其道,让玩家可以在广袤的地图里尽情探索。
但不知道各位差友发现没有,那就是 “ 在开放世界里开车 ” 这件事,好像一直都属于游戏厂商们不愿意多聊的话题。
拿《 赛博朋克 2077 》和《 看门狗》这两款比较有代表性的游戏来说,尽管综合工业水平很高,但玩过的人几乎没有不吐槽 “ 驾驶手感 ” 的。
(资料图)
甚至连《 GTA V 》这种金字塔尖的作品,十年来,也难免有人吐槽车难开。
比如有的人喷手感飘,还有的人嫌弃转向过猛。
只能开启主角之一富兰克林的技能,才勉强完成任务。
富兰克林的技能是驾驶时开启子弹时间
仿佛这些游戏里的车辆驾驶手感,永远无法提供真车的那种反馈,也无法让所有人满意。
来源 NGA 论坛
所以这类游戏到底要怎么做,才能保证不错的驾驶手感,让玩家觉得好开、又好玩呢?
要想唠明白这事儿,就不得不参考一下专业的赛车游戏了。
在开发诸如《 GT7 》、《真实赛车》这类模拟赛车游戏时,为了尽量做到真实( 游戏只能模拟,和现实开车还是不同的,速度也会更快 ),我们通常要为每个车轮设置碰撞器,编写其运动角度、扭矩、轨迹等代码,并考虑前后驱、四驱,以及重心位置等各种问题。
而每一项因素,又都能被数值量化。
来源 B 站:游戏开发 RAIN
比如 Unity 引擎中,如果在参数设置界面,将正向摩擦力的 Stiffness ( 刚度 )拉到 10 ,那车轮就将拥有极强的抓地力,相当于有一双无形的大手牢牢按住了这辆车。
图片来源:Pete Jepson 课程
这种模拟出来的物理效果,可以保证你甭管怎么转弯、上下坡,车辆都会牢牢抓紧地面,刹车距离也几乎没有,说停就停,指哪打哪。
在此基础上,如果再继续增加横向作用力,那转弯时就会更容易贴住内圈道路。
如此一来,就连漂移都不用也能丝滑过弯了。
反之,车辆在行驶时,如果设置的各方向作用力太小,那就会手感太飘,一打轮转弯就变得不受控制。
这种情况,应该就是大部分人口中的 “ 手感不好 ” 了。
当然,这还没算上道路种类、悬挂距离、扭矩等一众影响因素,顶多算是所有代码中的冰山一角。
所以,与那些开放世界游戏相比,专注于赛车领域的游戏复杂程度可见一斑。
说白了,游戏里的车是否好开,取决于开发者输入啥样的数值( 如摩擦力、抓地力数值等 )。
但游戏也不能改编和乱编,所有车辆数据都要尽量和现实世界相近才行,这样也才能提供给玩家更好的沉浸感,让游戏更好玩。
诸如《 地平线 5 》这种,为了追求拟真,往往也都会拿着真车录音,并记录驾驶数据,然后才做进游戏中。
极限竞速地平线开发团队
录制车辆引擎声中
不过,也正是由于赛车游戏会尽量兼顾真实性,因此咱们至少可以确定——
如果现实世界里一辆车开起来带劲,那在游戏里,它大概率也会很好开。
像《 极限竞速:地平线》、《 GT7 》、《 iRacing 》等各大赛车游戏里,一直以来,尤其多的玩家都偏爱大众车型。
甭管是经典的大众高尔夫、桑坦纳系列,还是途锐、 POLO ,甚至 ID.R 这种还没量产的电车,都有着不低的人气和热度。
《 地平线 4 》 ID.R
而原因无他,唯有好开。
只因为操控性很好,跑起来舒服,所以这些车都十分适合新手上手入门。
突出一个稳,在老司机手里也有更高的操控上限。
考虑到现实的大众车表现,游戏里可谓是相当还原了。
光是说,差友们可能感受不出来,大众车到底好开在哪。
但其实纵观大众历史,无论在燃油车时代,还是如今的电车产品线,发挥都一如既往的扎实,好开这件事,似乎也早已刻进了家族基因里。
就拿现在的 ID.3 这辆车来说吧,作为目前合资品牌电车销冠的 ID. 家族的一员,大众不仅为其保留了 “ 好开 ” 这个传统,还为其搭载了专为 ID. 电车打造的 MEB 平台。
所谓 MEB ,指的是电池组被放置在了车辆底部。在 MEB 平台的加持下,车轴和传动系统模块相隔较远,车辆便可以拥有更长的轴距,和较短的前后悬。
其带来的优势也十分明显,比如它的独立悬挂结构,能让车轮独立运动,减少车身颠簸倾斜。同时增加抓地力、减少车身冲击,大大增加了操纵感。
而且前悬部分,使用了产自欧洲的高强度钢,后悬则是铝 + 钢结构。如此一来,动态响应更快,行驶起来也能变得更贴地稳定。而且前后轮距都保持在 1500mm 以上,刹车加速时也不会飘。
再加上 ID.3 还是后驱车,操控性又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值得一提的是,它的转弯半径仅 5m ,与 A0 级的车辆等同,急弯和窄路调头都更轻松一点。
说白了,到头来还是那俩字:好开。
加之多种智能功能的辅助,又为我们多了份省心。
像多模式驾驶系统,可以根据不同路况分别切换到偏日常的舒适模式、加速更快的运动模式,和省电的经济模式等,都很实用;
半自动驾驶方面,则可以做到在不同天气和场景自动辅助驾驶,包括了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前部安全预警、变道辅助、交通标志自行识别,以及自动泊车功能等。
综合稳定的智能自动驾驶,平时用来缓解疲劳驾驶也很有必要;
还有不得不说的 AR HUD 智能导视,是 ID.3 搭载的一种增强现实抬头显示。
让我们无需低头看导航,也能知道往哪走,安全性与便利性都得到了质的提升。
开车时,多少有点游戏里面辅助指示线的意思了。
配合 ID.3 搭载的 “ IQ.Light 灵眸矩阵 ” ,也就是智能前大灯,还可以做到自适应开启远近光灯,夜晚驾驶无需自己手动切换远光、近光,科技感从里到外都拉满。
综合来看,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的层面,都无疑让 ID.3 变得更加好开了。
好开,让 ID.3 的底子不虚。而好看,让 ID.3 的面子也十分拿得出手。
外观的设计上,其实大众的那股 “ 德味 ” 依然在,但这次还多了不少让人眼前一亮的设计。
比如前脸的贯穿式灯带,和车门上的迎宾地照灯,就连门把手都是光感式,小 RGB 氛围营造很到位。
个性化这方面,大众在 ID.3 上也下了不少功夫。
现在,大伙不仅可以自选多达 5 种车身颜色,就连内饰等都能自定义。
什么车顶流线配色饰条、座椅颜色、方向盘装饰颜色,都可以根据自己喜好来搭配。这种年轻化设计,让每辆车都有了自己的特色,除非缘分使然,不然开在路上基本不可能 “ 撞衫 ” 。
更有意思的是, ID.3 的踏板还分别做成了 “ 暂停 ” 和 “ 播放 ” 的样子。
这个设计,不仅符合直觉,还让开车这件事变得更有游戏感。
不得不说,大众 ID.3 对自己的定位十分明确,那就是不仅要把底子做好,外在也不能输。
而这点从代言人吴磊身上,就完全看得出来。
在这个新生代男演员非议不断的流量时代,吴磊这些年给人的感觉一直是独善其身,只想好好发展事业,磨炼演技,对待作品的态度也很认真,有上进心。
别看年纪不大,却也是公认的情商在线。
来源微博:剧追剧
加上吴磊那张满满少年感的脸,清爽干净,可尝试的戏路很宽。
不管怎么看,也绝对是目前为数不多的优秀青年演员。
如今把吴磊作为上汽大众 ID.家族的代言人,给人的感觉同样也是 “ 里子 ” 实在, “ 面子 ” 好看。
这么一对比,好像还真没谁比吴磊更契合上汽大众 ID.家族的气质了。
总而言之,这辆优等生大众 ID.3 ,很适合作为年轻人的第一辆电车。
彰显德系工艺的同时,还能兼顾科技潮流。
该说不说,这波算是狠狠拿捏住大伙的喜好了。
撰文:赤膊朋克 编辑:莽山烙铁头 封面:焕妍
图片、资料来源:
大众 ID.3 、 NGA 论坛、极限竞速地平线 5 开发日志、
B 站:CDPR 、游戏开发 RAIN 、 sniper cc 、Stephen 廷
YouTube :udemy 、微博:剧追剧、 Google 图片、
Make a driving game in unityPete Jep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