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他们以心为灯,敬佑生命;他们用医者担当,点亮生命之光。2023年8月19日是第六个中国医师节,今年的主题是“勇担健康使命,铸就时代新功”。大河网联合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宣传处特别策划“‘医’如既往 初心不忘”系列报道,倾听医者初心,感受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担当。
脊柱畸形病人的“痛”,是一种难以挺起身板的身心之痛;脊柱畸形矫形术的难度,堪称脊柱手术的“珠穆朗玛峰”,稍有不慎,就会损伤脊髓,造成瘫痪,让很多医者望而却步。有这么一名医生,他用精湛的医术帮助2万多名病患摆脱了病痛开启了崭新的人生,让更多患者的“问号人生”变成一个个闪亮的“感叹号”——他,就是河南省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主任高延征。
立志丨学医就要攀医学高峰
(相关资料图)
8月17日,省人民医院门诊东区高延征的诊室外,等候的人排了长长一队。
来求诊的患者中,有成人有孩子,有省内患者也有省外患者,有骨病疼痛患者,更有强直性脊柱炎和脊柱畸形患者。
出身农村的高延征从小见多了被病痛折磨的乡亲,很早就立下了治病救人的志向。1995年,走出医学院大门如愿成为一名白衣天使后,他便在骨科领域孜孜不倦地求索学习。
“医生迈出一小步,患者生命延续一大步。”医学前辈的这句话,深深印在高延征的心里。
他常常通宵达旦地读书、做笔记,每读一遍,就用不同颜色的笔划重点、做记录,就这样打下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他又经常利用休假或周末时间,到国内许多大医院观摩学习,有时一整天都“窝”在手术室,虚心向医学“大咖”请教,记录下一个个关键技术要点……
骨科医生被称为“人体工匠”,必须要敲、凿、锯、钻、拧螺钉、上钢板、接骨折、换关节……十八般武艺俱全。由于涉及脊髓神经,脊柱骨科手术的精细度与复杂性很高,这就要求医生不但要掌握过硬的专业技术,还需具备远超常人的胆识。
脊柱矫正手术的难度,堪称脊柱医学领域的“珠穆朗玛峰”,稍有不慎,就会损伤脊髓,造成瘫痪。20年前,高延征迎难而上,率先在河南开展了脊柱矫正手术。
从医38年,经他手治愈的患者达2万余人,通过门诊、病房、网络会诊、电话咨询等方式,他诊治过的患者达30余万人。他先后获得19项国家专利,20余项科技创新,尤其是以他名字拼音首字母命名的专利发明“GYZ”颈椎记忆压力固定器,填补了国内空白。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让更多患者受益,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花费、最小的风险获得最好的疗效。
善举丨千名“折叠人”得以挺直脊梁
“头上有蓝天,树上有小鸟,可惜我抬不起头,看不到……”这是许多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日常。因脊柱畸形严重导致身体呈“折叠”状态,他们又被称为“折叠人”。
身躯佝偻,步履艰难,人生“折叠”。“对他们来说,别说‘挺直腰杆’直立行走,就连好好躺着都是一种奢求。如未得到及时、科学的治疗,他们将终身遭受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打击,有的早早辍学,有的悲观厌世……”高延征感叹道。
强直性脊柱炎和脊柱侧弯是严重危害青少年脊柱健康的两大疾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同时因脊柱矫形手术高难度、高风险、高花费等特点,让很多家庭因病致贫、返贫。
看在眼里痛在心里的高延征开始问自己:面对病痛残疾和贫困,我能做什么?答案就藏在他的行动里——2016年,高延征开始四处奔波,寻找基金,矢志要为这类人群解除痛苦。
最终在智善公益基金会和河南省慈善总会、中国先天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的联合支持下,高延征发起了“脊梁工程千人救助计划”公益慈善项目,目标是聚焦青少年脊柱健康和脊柱畸形防控与治疗,通过3~5年时间,协调各方力量和公益资金,利用团队高超的技术,救助并治疗1000名家庭贫困的脊柱畸形患者,家庭贫困的孩子只需很少的费用就能完成治疗。
其中,周口市西华县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二磊是首批受益者之一。治疗前,二磊在病床上一躺就是8年!炎症侵犯他的脊柱和髋关节,除了疼痛,还使他丧失了行动能力。卧床8年,肌肉严重萎缩,骨质疏松,多处褥疮,极度消瘦虚弱。如果不手术治疗,他的命运不堪设想。经过手术治疗,如今的他,不仅跑跳自如,走出了家乡,而且从一个卧床八年的病人变成了一个年入百万的创业明星。
一个善举,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5年来,高延征带领团队,联合智善公益基金会、河南省慈善总会、中国先天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等多项慈善基金,通过手术救助了近1000名贫困脊柱畸形患者。
初心丨多救助一个患者就多改变一个家庭
才不近仙不可为医,德不近佛不可为医。在同行眼里,他最拼;在学生眼里,他最严;在患者眼里,他最好!
“他几乎全年无休,基本把所有的时间都奉献给了骨科事业,我见过他为病人做手术到深夜累倒在手术台上;也见过他顶着肾绞痛打着杜冷丁为病人做完手术;更见过他为了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能看得起病、四处奔走筹集善款减免患者手术费用。”高延征的学生吕东波说,高延征用言行让他懂得作为一名医者的初心和使命。
如今,“脊梁工程千人救助计划”的目标已实现,高延征又构思了更大理想,那就是发动全省骨科领域专家加入队伍,提前筹划第二个“脊梁工程千人救助计划”,同时他还积极奔走,在河南省卫健委和医学会指导下,呼吁相关部门,在全省启动青少年脊柱健康工程及脊柱侧弯、强直性脊柱炎的全省筛查登记,逐步构建完整的预防控制体系。
“这个体系如果能建立起来,通过大数据平台和信息化管理,这种疾病就可以得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致残率。”高延征说,脊柱畸形特别是脊柱侧弯是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脊柱疾病,脊柱侧弯的发病率高达1%~3%,致残率很高。
目前我省中小学生约1800万,以此来算,全省有18万~54万脊柱侧弯的学生。而强直性脊柱炎人群患病率约0.3%,病患数字惊人。
事实上,早在几年前,他已经开始利用业余时间走进贫困地区,对学生开展公益筛查、科普宣教。在他的影响下,团队成员主动牺牲休息时间,一起走进偏远地区、中小学校,开展一场又一场的义诊、筛查、乡医培训。
据不完全统计,高延征带领着团队已为70多所乡村学校开展了脊柱健康科普知识讲座,筛查的学生数以万计,同时向数千名基层医生培训了脊柱侧弯筛查知识。
“现在单纯的手术救助已经不再是我的唯一目标,让全社会了解脊柱畸形,并积极参与预防和早期发现才是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工作。”高延征说,作为医者的初心,就是通过自己的技术救助患者,多求助一个患者就会多改变一个家庭。(祝传鹏 尧青)